close
這篇文章很隨興地紀錄投資二三事,主要是分享自己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學習與成長。
2014年3-5月單筆投資聯博新興市場債與聯博美收,截至2019年8月,年報酬率僅有2-3%。考量市場風險及權衡資產配置,決定先行贖回。
審視幾筆投報佳的債基,大概都是2017-2018年買進,年報酬率提升至5-6%。
NNL投資級公司債從入手至今,含息報酬率最低來到-5-7%,雖然配息略少,但成績還算差強人意。
聯美收算是中規中矩,配息有6-7%,含息報酬率也讓人滿意。
去年最好的成績算是逢低入場的黃金基金及美債ETF,有15-20%的獲利;但令人扼腕的是太早出場,美債應該等到降息尾聲再作賣出。另外也學到:升息結束是買進美債的大好時機,開始降息時美債已漲了一大段。
至於澳幣和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,打算逐漸減碼,也沒有意願逢低加碼。
目前的投資想要作以下配置:
債基的買進策略是:分批買進,跌5-7%後再逐筆加碼。
股基也是等到績效出現-10%的數字,再單筆加碼;第一次1萬,第二次2萬,第三次4萬,以此類推。
全站熱搜